

红网时刻新闻11月21日讯(通讯员 邹兆林 吴芬)11月14日至18日,第七届中国教育创新成果公益博览会在珠海隆重举行,汇聚了全国千余项优秀教育创新成果。娄底市“专递双师课堂”项目组携成果《智慧教育助推乡村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娄底市“专递双师课堂”探索与实践》参展,作为湖南省19项代表性成果之一,向全国教育界展示了娄底在推动城乡教育一体化方面的创新路径与实践成效,获得广泛关注。
“专递双师课堂”是娄底市教育局围绕乡村振兴与教育公平战略,系统推进“互联网+教育”融合发展的标志性成果。项目聚焦教育公平、技术赋能、城乡共生三大理念,引领科学发展方向。以“订单式专递+双师协同”为核心,构建“主讲教师+辅助教师”协同教学机制,通过“集备、共研、同授、并进”四环节闭环运行,构建“资源共建—知识共享—成长共进”的生态系统,塑造新时代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的底层逻辑,实现区域教育从零和博弈走向“共生共荣”,最终达到“1+1>N”的协同效应。

展区现场,“专递双师课堂”项目组通过视频展播、展板与案例讲解相结合的方式,生动呈现了“专递双师课堂”从2022年模式初创、2023年试点突破、2024年9月实现全市154个教学点100%全覆盖研发历程,2025年14个市级名师工作室与56所乡村学校建立“按需点课、精准配送”机制,推出“订单式送教”,完成了“专递双师课堂”的迭代升华•生态跃迁。项目破解了乡村学校开课难题,开课率从65%跃升至98%,保障了国家规定课程开齐开足开好。惠及乡村学生3万余人,家长满意度从72%大幅升至98%,得到湖南省中小学教师发展中心的高度肯定。通过精准示范与“陪伴式”培训,极大提升乡村教师专业素养与信息化能力,缓解了师资短缺。
娄底市师资培训中心负责人介绍,“专递双师课堂”构建了“市—县—校—点”四级管理机制和“管理、教学、技术”三支团队协同的运行体系,并创新实施“1+2+N”激励机制,将城镇教师授课课时纳入乡村工作经历认定,激励1000多名城镇教师参与。项目还依托大数据平台开展教学质量监测与效果评估,推动模式持续优化与内容升级。
“娄底模式”已走出湖南,在国培计划、省级经验交流会等平台多次分享,并与湘西等地建立跨区域合作机制。项目先后获评“湖南省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2.0创新案例”。
展望未来,娄底市将持续深化“专递双师课堂”建设,推动模式从“开齐课”向“开好课”迭代升级,进一步扩大优质教育资源的覆盖面和影响力,为我国城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贡献更多“娄底智慧”与“娄底方案”。
天创优配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